| 个人简介
重构全球抗癌格局:开拓微创治疗新纪元
——对话国际肿瘤微创专家王立根教授
"医学不仅是技术,更是对生命的敬畏"——这句箴言贯穿了王立根教授40年的医者生涯。
王立根教授
王立根教授是广州现代肿瘤医院东南亚巡讲及会诊专家、中国首批大型放疗设备(LA)持证医师、放射肿瘤学领域资深带头人。他从医40余年,亲历中国肿瘤放疗从起步到规范化、再到国际传播的全过程。他以深厚的临床经验与全球化视野,推动精准放疗与微创技术在中国及东南亚落地实践,帮助无数中晚期肿瘤患者重获新生。
他曾远赴哈佛医学院、澳大利亚威尔士王子医院深造,这段进修经历让王教授深刻体会到西方医学的先进性:“不仅是技术,更是对患者全方位关怀的理念。”他特别提到晚期肿瘤患者的治疗:“西方强调‘全人照护’,这让我意识到,医学不仅是消灭肿瘤,更要缓解痛苦、尊重生命。”他将这些理念与国内临床实践结合,进一步丰富了放疗的人文维度和路径设计。
王教授累计发表中英文论文40余篇,SCI论文5篇,涵盖放射生物学、高LET放疗、脑转移治疗等方向,长期担任中国多个省市级学术组织委员,致力于推动放疗标准体系建设,以学术引领技术发展,托起生命希望。
王立根教授放疗证书
破局·创新·整合:
引领精准放疗跨越式发展
面对中国放疗早期"依附于放射科"的困境,王教授亲历学科独立发展的艰辛历程,并积极参与并见证了放疗学科的独立发展。王教授参与研究的《中子近距离疗法联合盆腔外束放疗和同步化疗治疗宫颈癌》(Californium-252 neutron brachytherapy combined with external pelvic radiotherapy plus concurrent chemotherapy for cervical cancer)是中国放疗领域的重大技术探索。
该研究显示,与传统伽马射线相比,中子射线具有更高的线性能量传递(LET),宫颈癌局部控制率可达97.3%。王教授解释:“高LET中子放疗特别适用于宫颈癌等腔内肿瘤,生物学效应显著优于传统放疗,但对治疗流程规范要求极高。”他特别强调患者耐受性和毒副反应管理,指出该技术也可为高龄或无法手术患者提供治疗机会。
面对精准放疗技术发展,王教授强调中国抗癌协会《CACA指南》倡导的整合医学理念:"肿瘤治疗必须遵循多学科综合治疗原则——这不仅是国际共识,更是中国规范诊疗的基石。"他特别指出各种治疗手段协同的精髓:"正如指南要求的'用其长避其短',手术、放疗、微创需通过多学科会诊形成有序治疗链。他以广州现代肿瘤医院的实践为例:“我们通过多学科会诊,为患者定制个性化治疗方案。例如,高龄或伴随基础病的患者更适合微创联合放疗,损伤小、恢复快。”他始终强调:“永远以患者生存获益为最高准则。
王立根教授参与第四届东盟国际整合肿瘤医学论坛
技术出海+人文共鸣:
构建"三位一体"医疗合作的信任桥梁
作为中国精准放疗技术的“出海专家”,王立根教授曾多次赴马来西亚、孟加拉等地进行巡讲与远程诊疗,对当地医疗系统与患者需求有深刻洞察:“许多东南亚国家的设备和诊疗规范仍不完善,中国的先进技术与标准体系恰好可提供补位。”
中国在尖端设备与规范化诊疗方面具有领先优势,而东南亚国家则积累了丰富的区域性肿瘤病例资源与本土化治疗经验。王立根教授正着力推动"三位一体"合作模式——建立跨国医师培训基地实现人才共育,针对高发癌种开发适宜技术方案,并通过智能诊疗平台实现病例数据共享。他参与的网络远程会诊系统,已实现12种语言实时翻译,大幅提升跨国会诊沟通效率。
在一次肿瘤巡诊中,他见证一位患者因远程评估被及时转诊接受治疗,从而避免病情恶化。他感慨道:“真正的医疗出海,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彼此成就。”
王立根教授与当地医护人员
王立根教授高度重视文化差异下的医疗沟通,他多次强调:“信任是治疗的前提。我们必须用患者能理解、能接受的语言来沟通诊疗方案。”在国际接诊中,他带领团队通过语言适配、文化尊重、生活照护等细节工作,提升患者依从性。
他提出“倾听-解惑-树信”三步沟通法则,帮助患者建立对放疗的科学认知。他指出:“很多患者对质子治疗、调强放疗等技术感到陌生,我会通过案例与对比数据,让他们明白这些技术如何提升疗效、减少副作用。”
王立根教授与患者、家属会诊
从医40余年,王教授始终坚守临床一线与学术探索并行:“医学进步太快,医生必须保持开放心态。”“肿瘤治疗的未来,是走向‘精准、安全、智能’的全流程控制。”他表示,将继续推动AI辅助放疗路径、放疗与免疫治疗整合方向的研究。“希望未来的放疗,不只是一个技术动作,而是一场多学科协作、个体化决策、充满人文温度的全过程。”
他坚信:“肿瘤治疗不仅关乎生存时间,更关乎生命的质量与尊严。医生不仅要掌握手术刀,更要学会如何托起希望。要坚守核心——‘以人为本,用技术温暖生命’”。
| 专家论文:
中子近距离疗法联合盆腔外束放疗和同步化疗治疗宫颈癌:一项回顾性临床研
作者:沈倩 叶玲 田云洪 王立根 黄作平 李锋 侯兵 宋妮 陈娟 刘英 刘晓 周涛
来源: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2017 年,第 35 卷第 04 期,第 35–43 页
【摘要】宫颈癌是中国女性第六大高发癌症。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50例IB-IVB期宫颈癌患者接受²⁵²Cf中子近距离治疗联合外束放疗及顺铂化疗的长期疗效与安全性,评估生存结局及不良反应。
脑转移经验报告:西京医院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立根 郭艳 张翔 宋少军 夏洁莱 樊凤云 史梅 魏利春
来源:Stereotactic and Functional Neurosurgery (瑞士出版),2002 年,第 78 卷第 2 期,第 70–83 页
【摘要】脑转移是晚期实体瘤常见且预后不良的并发症。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西京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经验,评估立体定向放射外科(X-Knife)与全脑放疗(WBRT)对病灶控制和生存期的影响。通过统计患者影像学、治疗方案及预后数据,探讨综合治疗方案的临床价值。
子宫颈小细胞癌:一项多中心临床经验研究
作者:李俊云 欧阳毅 陶雅澜 王立根 李明义 高磊 曹新平
来源: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ynecological Cancer,2020 年 2 月,第 30 卷第 2 期,第 174–180 页;DOI: 10.1136/ijgc-2019-000612
【摘要】子宫颈小细胞癌是一种侵袭性强、预后差的罕见恶性肿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1-2015年三家中心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临床病理因素对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的影响,采用Kaplan-Meier和Cox回归分析预后因素。